小编上周末在家整理冰箱,从冷冻柜里扒出了好多「陈年旧货」,有些肉竟然已经冻了半年了!但是丢掉觉得可惜,可是吃也不敢吃,心里这个纠结啊~
确实,为了方便食用,很多家庭都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尤其是喜欢「囤肉」。购买回来的各种肉类,一时吃不完便直接放入冰箱冷冻室储存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
还有很多人喜欢大块大块地买肉回家冻起来,想吃的时候就割一点。但是最近护妈看到一个说法:冷冻肉反复解冻,4次后细菌竟暴增了15倍!
冷冻条件下,为什么还会有细菌繁殖呢?事实上除了细菌繁殖,解冻反复冷冻还有其他风险。今天护妈就跟大家一起唠唠这个话题。
一、冷冻肉最好在3个月内食用
为啥冷冻时间过长的肉类就不宜再食用了呢?
专家解释:肉类食品在冰箱中冷冻时间过久,可能发生氧化。
冷冻肉处理从超市买回的肉时,我们往往会将它切好再放入冰箱,殊不知,这样做会丧失原包装的密封性。
与冰箱冷冻层的空气接触,无论温度多低,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都会发生氧化。而肉一旦氧化就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肉质因此改变,甚至产生异味……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放入冰箱储存的肉前3个月是冷冻肉氧化速度急剧上升的时期,肉质会在这个阶段迅速变差。
所以,对于家庭「囤肉」来说,冰箱里储存的肉类最好在3个月内食用完毕。
二、冷冻食品真的不能反复解冻吗?
冷冻食品通常指在小于或等于-18℃条件下储运及销售的食品。
冷冻食品确实不宜反复解冻,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营养流失
如果食品反复冻融,食物组织间的水分会反复结冰,冰晶体积越来越大,容易挤压组织结构并刺破食物细胞,造成营养流失。
◆细菌繁殖
低温冷冻可以抑制食品中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化反应,但是低温只是抑制细菌,并非杀灭。
在反复冻融过程中,食品温度不断波动,遇到适宜的温度,附着在食品中的细菌就会出现快速增殖的现象。
研究表明大多数食品中的细菌,繁殖一代只需约20分钟。
食品在放入家庭冰箱前,都经历了屠宰、捕捞、收购运输等环节,食品材料中微生物的原始菌落基数相对较大,反复冻融下,细菌会飞速翻倍增长。
有研究对冻肉类进行反复解冻,解冻6次后,菌落数增加了近3倍。
◆口感越来越差
对于富含蛋白质的肉制品而言,肉中蛋白质还会受冰晶挤压而逐渐靠近,最终凝集沉淀,且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逐渐减弱,难以恢复冻结前的胶体状态。所以,反复冻融会使口感越来越差。
◆活性物质不可逆损伤
反复冻融过程中,食物细胞中的水还会变成冰,导致细胞内的活性物质暴露在高浓度细胞液中,时间过长,一些活性物质会发生不可逆反应。
温度波动对冷冻食品的储藏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冷冻肉不要反复解冻和冷冻。
三、这样储存,可以保证肉的嫩度
想要在正常储存期间,保证肉的嫩度,可以使用保鲜膜密封,延缓氧化。
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肉在冷冻的过程中会形成许多冰晶。
这个冰晶,可能会刺破细胞,肉的汁液因此流出,再次解冻时这部分汁液就保不住了,从而导致肉的水分减少、嫩度变差。
想要避免这一问题,不妨试试这么做 ➪ 冻肉时,先将肉在冰箱中速冻半小时使其快速降温,随后,再正常冷冻。
除了冷冻方法,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外,解冻的方式不同也会影响口感。
四、如何科学解冻呢?
解冻是指冷冻食品中的冰晶融化成水,并被食品吸收而恢复到冻结前的新鲜状态。
如果解冻时间过长,食品中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使食物品质受损;而解冻时间过短,融化的水会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进入细胞,一些营养物质就会随着汁液流失。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冷水解冻。
这种方法一般是对于有包装的食材、有薄膜包裹的冻鱼以及表皮完整的果蔬类,可采用浸渍或自来水喷淋的方式解冻食品,但水解冻用的水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0℃。
但对于没有包装的肉类在水中解冻,不仅时间缓慢,还会导致肉里的营养物质扩散到水中,造成营养流失,口感变差。
想要还原肉的口感可以试试微波炉解冻。微波炉属长波辐射,能使物体内外均匀受热,快速解冻,而且操作简单,速度快、效率高。
如果不方便使用微波炉,还可以尝试空气解冻:首先,在肉上撒盐,随后,放入冰箱冷藏室解冻。
五、吃不完的冷冻食品怎么处理?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吃多少买多少,尽快吃完。
其次,为了避免反复冻融,散装的冷冻食品可分装成小份,并分别用保鲜袋包装储存于冰箱冷冻室,每次仅取合适食用量的食品解冻。
最后,冷冻食品中生和熟的食材要分开存放。
大家都了解了吗?冰箱可不是「保险箱」哦,要想健康饮食还是吃新鲜的食物最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