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学校
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
6月28日,江西都昌县徐埠中学发生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患者均为徐埠中学在校学生,当日晚餐后,该校先后有18名学生出现腹痛,个别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在都昌县人民医院和都昌县中医院就诊。目前,已有10名学生返校上课,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6月10日下午,河南虞城百余名学生餐后出现身体不适,疑似食物中毒,被送医治疗。截止当日20点,有5名学生留观。据悉,饭菜均由“中央厨房”提供。
6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梅花镇中心小学疑似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学生被送医。
6月6日,河南邓州教体局通报:五龙小学疑似发生一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6月4日,山东临沂。费县梁邱镇第一中学多名学生在校用餐后出现腹泻,疑似食物中毒。6日,费县网信办称,共56名学生出现症状,现均已出院。
7月1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2020年第4号预警
↓↓↓
严查严管严要求
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近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学校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有关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学生食堂卫生管理,加强督查,防止出现食物中毒,影响学生健康。为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4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结合当前暑期高温特点,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项要求,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属地部门管理监督责任、学生食品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及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
二是细化管理。各地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指导学校食堂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制度,加强对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配送等关键环节监管,确保安全可控。认真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是加强检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和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五毛食品”“白粉”零食和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等不健康、不安全食品,坚决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
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2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3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最好使用温度计。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食。
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一、把好食材采购关
选购食材应选择管理规范、贮存条件良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应注意对食品感官性状的检查,防止购买腐败变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其新鲜程度,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现象,特别是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
采购预包装食品(主要为食用油、调料、食品添加剂等)时,还应查看标签是否标识厂家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得采购无资质厂家生产的食品。
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食品,购买时应注意是否符合相应的贮存条件(冷藏温度为0-8℃、冷冻温度为-12℃以下)。
二、把好食品储存关
凡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应避免在室温下久放,尽快放入冰箱保存。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除霜。
蔬菜、水果类食品宜冷藏保鲜,与生肉、生鱼等要分开保存,避免交叉污染。
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下不要超过2小时,夏季温度高,很适合微生物繁殖,剩菜剩饭一定要及时密封放冰箱,并最好在 24 小时内吃完,再次食用前应确认无腐败变质,经彻底加热后食用。即开即食食品开启后应及时食用。
食用油应在避光阴凉条件下贮存。油炸过后的食用油不建议重复利用。
三、把好食品加工关
制作前确认食材新鲜,没有变质。
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解冻,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或用微波炉解冻。
食材要洗净,刀具、案板和餐具做到生熟分开,加工过程中及时洗手,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单位食堂不得采购制作凉菜、四季豆角、扁豆、东北油豆角等高风险食物。
菜肴做到烧熟煮透,凉菜吃多少拌多少,加工完后尽快食用,尽量避免食用生食类食品,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
网上订餐时,选择网上公示有效证照、餐饮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距离近的餐饮服务单位订餐,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食品后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五、外出就餐提示
疫情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和聚餐,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污染。
凉拌菜的制作一般没有经过高温烹调杀菌的步骤,倘若制作过程中因卫生条件差或操作不规范而污染了致病微生物,就容易引起感染。尽量不要在外购买凉拌菜,最好在家中自己做。如果要买,也要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好的地方。
烧烤食品由于摊贩所使用的食物原辅料来源不清。个别商贩常将肉串烤至半熟,售卖时再加工,生熟不分,已造成2次污染。此外,烧烤食品烤制时间短,中心温度可能达不到杀菌的温度,容易导致进食者感染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食品在烧烤中形成的苯并芘具有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损害。苯并芘又称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质。经常大量摄入烧烤食品对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所以尽量减少烧烤食品的食用。
如消费者在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出就餐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样品及消费票据、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还应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餐饮服务单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其他提醒
夏日,不少人爱吃冰镇西瓜。但是为吃隔夜冰西瓜而入院救治的新闻也时有耳闻。专家提醒,食物在冰箱放久了仍然有腐坏的风险,以西瓜来说,不要买过量,切开后最好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
青少年儿童爱吃冷饮。夏季人体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此时的气候条件恰恰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好发季节。过食冷饮会引起儿童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缓等症状,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和经常性腹痛。另外,冷饮市场有一些产品的卫生状况很差,不少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吃冷饮会增加儿童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机会。建议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