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年3月20日 作者:徐秋生
蔬菜在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食物,蔬菜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其食用的安全性,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些老百姓会有“能不能不使用农药”的疑问?随着蔬菜种植中病虫害、草害的加剧,菜农在蔬菜生产中普遍使用农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及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
马兰头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可以炒食,可以凉拌或可以做汤,是我们日常餐桌上一道普通的特色菜肴。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也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时节。目前市面售卖的马兰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野生的马兰头,红色根茎,颜色偏深绿色;另一种是大棚种植的马兰头,白色根茎,颜色偏淡绿色。野生和人工露地栽培的马兰头很少发生虫害,但在大棚栽培中,受周围农作物的影响,可能会发生灰霉病等病害,需要使用腐霉利、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不可避免在上市销售的马兰头中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
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食用农产品抽检蔬菜品种,马兰头并不在抽检的抽检蔬菜品种中,近年来国内抽样检测的结果报道较少。为了能够精确掌握我市市售马兰头的质量安全情况,特别是农药残留问题,保障市民“菜篮子”的安全,平湖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对我市主要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的马兰头进行了一次集中的采样监测。
一、质量监测总体情况
为了尽可能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市售马兰头的质量安全情况,检测中心分批次从我市大润发超市、北门农贸市场、百步桥农贸市场、新仓农贸市场、新埭农贸市场、林埭农贸市场等12个超市或市场采集了42批次样品进行检测,依据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对腐霉利、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氯唑磷、内吸磷、辛硫磷等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和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测。
经检验,所检42批次马兰头样品中氯唑磷、内吸磷、辛硫磷等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均未检出,腐霉利和多菌灵等有机氯、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42批次样品中均有检出,检出率100%,其中腐霉利农药残留最高检出值为43.0mg/kg, 多菌灵农药残留最高检出值为46.1mg/kg。按农药残留具体检测值划分区间,42批次马兰头样品中腐霉利农药残留检测值在5~10mg/kg之间最多,共有15批次,占比35.7%,检测值大于20mg/kg共有2批次,占比4.8%;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值在0~5mg/kg之间最多,共有15批次,占比35.7%,检测值大于20mg/kg共有9批次,占比21.4%。具体检测结果如下图:
二、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尽可能发现市售马兰头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问题,在集中进行质量监测前,检测中心参考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要求,完成了50多项农药的检测,筛查马兰头中可能存在残留的农药种类,确保质量监测有针对性。本次监测发现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是农药残留集中。本次质量监测在全市12个超市或市场采集的42批次马兰头,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00%,主要集中在腐霉利和多菌灵等有机氯、苯并咪唑类农药,而氯唑磷、内吸磷、辛硫磷、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均未检出。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值大于5mg/kg全部为大棚种植的马兰头,野生的相对较低,基本上都在0.2mg/kg以下,其中腐霉利农药残留检测值大于5mg/kg共有28批次,占66.7%,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值大于5mg/kg共有27批次,占64.3%,大棚种植的马兰头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比较严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是限量标准缺失。本次监测检出的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在国家标准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GB 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茄子和辣椒中腐霉利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结球莴苣中多菌灵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而对于马兰头未规定最大残留限量,检测数据只能做为参考,不能进行合格与否的判定。对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没有标准限量规定的项目不在监督抽检检测参数范围内,因此通过监督抽检也不一定能发现马兰头等蔬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三是快检不能覆盖。本次在马兰头中检出的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也是近年来在韭菜的监督抽检中检测不合格概率最高的两种农药,问题比较突出。腐霉利属于内吸性杀真菌剂,多菌灵属于广谱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用来防治蔬菜作物的灰霉病或根腐病,农药使用范围广、用量大。由于农贸市场快检室普遍使用的是多通道的食品安全快检仪,可以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而腐霉利和多菌灵等有机氯、苯并咪唑类农药对于胆碱酯酶无抑制作用,不适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因此不能通过食品安全快检仪快速检测发现问题,导致大量可能腐霉利、多菌灵等农药残留很高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而未被检出,进而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菜蓝子”安全。
三、质量监测发现问题的对策建议
本次质量监测发现了马兰头中存在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问题,检出率为100%,腐霉利和多菌灵农药残留最高检测值达43.0mg/kg和46.1mg/kg,分别超过有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蔬菜的8倍和9倍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对于如何从源头控制住农药残留,既治标又治本,意义重大。
一是加强农药使用宣传培训。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及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到镇(街道)、村宣传农药的法律法规知识、对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户讲解农药科学合理使用规范,并推荐高效安全的农药产品,使广大农民能够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二是提升食品快检筛查功能。定期收集食品质量检测公告和不合格频次较高品种信息,对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开展定期分析,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高发、易发品种,适时补充快检设备和试剂,例如配置拉曼光谱仪等,提升快检针对性、靶向性筛查功能。
三是扩大监督抽检的覆盖面。国家总局每年公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规定了农产品抽检的品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但也有很多蔬菜近几年都未抽检,如芦笋、茭白、野菜、马兰头等。地方监管部门在编制年度抽检计划时,可以适当增加目录品种外的蔬菜,以扩大监督抽检的覆盖面。对于检测中发现残留严重,而国家标准无限量规定的农药品种,作为风险问题的线索,检测机构要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